試過很多方法都搞唔掂濕疹?

濕疹(eczema)難醫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難醫的原因,是因為濕疹不是疾病,只是一個症狀!醫症狀,而不用心尋找導致濕疹的根源,只會浪費時間、耽誤病人。

胡小姐二十八歲,十三年前往紐西蘭求學,不久便開始患皮膚病。當地的皮膚科醫生都說她因過敏而患濕疹,建議她接受「過敏皮膚測試」(allergy skin test),試圖發現導致過敏的成因。結果證實她對某些花粉、雜草、塵埃和食物等產生過敏。於是給她一個兩年的「脫敏療程」(desensitization program),希望透過注射「致敏原」(allergen),讓免疫系統慢慢接受致敏原而不產生過敏。

可惜,在這個療程期間,她的濕疹沒有得到改善。皮膚有時痕癢不堪,甚至流出液體,令她不能安寢。皮膚科醫生唯有給她服食和搽類固醇藥,導致類固醇的副作用在她身上出現,如面孔肥胖,患處皮薄和變黑等。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濕疹沒有在她的臉上出現,不影響她的美貌。

和大多數濕疹患者一樣,當她服食類固醇時,濕疹便會消失,但停藥不久又開始發作,無法痊愈。她諮詢了幾位皮膚科醫生,結果大致相同,即是時好時壞。

三年前她回港工作,經朋友推薦,需預約三個星期,才可以一睹中環某皮膚科名醫的風采。

胡小姐還沒有坐穩,名醫說:「濕疹。」

「為什麼會有濕疹?」

「過敏。」名醫一邊寫一邊說:「戒口,吃藥、搽藥就沒事,一個星期後覆診。」

「胡小姐出去拿藥、驗血、驗小便。」姑娘說。

戒口、吃藥、搽藥,胡小姐一個星期後去覆診。

名醫說:「好了很多,報告沒有問題,再吃藥,搽藥一個星期,不用覆診。」

但好了一個月又復發。胡小姐再去看名醫。

名醫說:「好了又復發,可能是壓力,換些藥試試,一個星期後覆診。」

斷斷續續看了半年,好了又復發。胡小姐決定換一位皮膚科醫生,濕疹仍然是好了又復發。於是轉看中醫,看了幾位。中、西醫都診斷她患的是濕疹,因為壓力大。中西合璧醫了三年,還是時好時壞,胡小姐的精神壓力愈來愈大不在話下。

怎麼辦?

醫治胡小姐的濕疹並不困難。

排除規定飲食

2009年某日,胡小姐問:「伍醫生,有沒有辦法醫治濕疹?」

「有是有,但不知道你是否願意接受。」

「只要醫得好,什麼都願意嘗試。」

「戒口。」

「之前的醫生已經叫我戒食雞蛋、貝殼類、牛肉、鵝等,都沒有效,你有什麼好建議?」

「你有沒有聽過『排除規定飲食』(elimination diet)?」

「沒有。戒什麼?」

「不是戒什麼,而是只可以吃什麼!」

「那我可以吃什麼?」

「依照這個食譜,便會見效。」

「我需要繼續服藥嗎?」

「開始三天后便可以逐漸減藥。」

「真的有效?」

「如果你能堅持一個月,一定有效!」

三天后,胡小姐即使不服藥,也再沒有痕癢。一個月後,患處的黑斑全部消失了。她說,十多年來她第一次可以穿小背心!

這個方法十分艱苦,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願意面對,尤其是小朋友,因為他們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吃一些他們慣常吃的食物。

原始人和其他靈長目如猩猩和猴子只吃天然食物,不會患濕疹。考古學家發現,人類在八千年前開始進食五穀。對食物過敏也可以追溯到那個時代,即是說五穀含有導致過敏的成分。

穀麩蛋白(gluten protein)引起過敏並不是眾所周知。穀麩蛋白是穀物的表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穀麩蛋白過敏會引起濕疹;嚴重的話,會導致「粥糜瀉」(celiac disease)產生的營養不良和發育不健全。

理論上,戒穀麩蛋白可以預防和醫癒濕疹,但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患有穀麩蛋白過敏?因為穀麩蛋白已被用作添加劑,加進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食物裹,可以說是防不勝防。

除了穀麩蛋白,還有其他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如牛奶和豆類等。含有奶和豆類的食物多不勝數,對於這兩類食物過敏的人也會出現濕疹。

由於很難斷定某個人對某類食物過敏,唯一的方法是戒絕穀麩蛋白、奶類和豆類等食物一段時間。在症狀消失後才逐一試食,直到症狀重新出現為止,便可以確認哪種食物導致過敏。

慢性免疫失調綜合征

為什麼胡小姐十五歲後才開始患食物過敏?最直接的答案是她的腸胃免疫系統失調(immune dysfunction)。

不可不知的是,人體的免疫系統50%是在腸胃裹。腸胃免疫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視乎它裹面的「有益細菌」(good bacteria)和酵母菌(yeast)的比例是否平衡。如果酵母菌的數量不斷上升,它的功能便會相應下降。

濫用抗生素、類固醇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是導致酵母菌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醫生必須承擔部分責任。酗酒和進食大量高糖份食品,是導致酵母菌上升的另一個原因。

當腸胃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時,腸的表層細胞之間的間橋體(desmosome)會鬆弛下來。外來物質如毒素、微生物、未經消化的食物和糞便等,便會通過間橋體滲入體內,導致體內的免疫系統作出反應,引起疾病和症狀,如過敏、濕疹、哮喘、關節炎、肚瀉、腸胃炎、失眠、便秘、小便失禁、營養不良、水腫、體重失控、月經失調、不育、粥糜瀉、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焦慮、沮喪、缺乏集中和學習能力等。這些症狀被納入「慢性免疫失調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immune dysfunction syndrome, CFIDS)。

診斷和醫治CFIDS並不容易,也不太困難。只要有耐性和恆心,大多數症狀,包括濕疹,都可以迎刃而解。但必須堅持戒口,停止濫用抗生素和類固醇,服食益生素(probiotic)、抗酵母菌劑和適量的營養補充劑。


作者: 伍志堅醫生

作者197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曾先後在英國、加拿大和香港行醫。現任香港治本醫務中心 BMS Clinic 的預防醫學顧問,同時從事預防醫學研究,並開始埋首將多年預防醫學心得整理發表,普及大眾。著作包括(預防勝於治療)、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