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藥物,用物理學原理「生物共振」可以治療過敏症?

人體器官和組織的振盪,可以通過導體(conductor)輸入一個接收器。接收器利用生物共振的原理,不但可以接收它們的振盪,還可從其振盪模式來辨別它們是否健康。甚至透過調控振盪模式,提升器官、組織的健康,或恢復有病器官、組織的健康。

如果有人告訴你,不用藥物可以根治由過敏導致的鼻敏感、哮喘、濕疹、牛皮癬等,你相信嗎?當然不信,因為眾所周知,即使內服、外搽類固醇,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何況不用藥物!但閱讀了Peter Schumacher,M.D.的Biophysical Therapy of Allergies才知道,用物理學原理治療過敏症的成功率竟然超過80%!

確診過敏症有一定困難

敏感(sensitivity)是人體對某種物質產生一般人不會有的反應。反應的程度因人而異,亦視乎在哪一個器官發生,繼而會出現皮膚癢、流淚水、流鼻涕、氣促、腹瀉等症狀。高敏感症(hyper-sensitivity)是嚴重的敏感,足以導致患者「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甚至死亡。高敏感症可以追溯到西元前2540年,當時埃及法老王被黃蜂針後,正是因對毒液產生急劇的過敏反應而死亡。

1906年,一位奧地利兒科名醫兼免疫學家Clemens von Pirquet(1874-1929)首創allergy(過敏症)這個名詞。根據他的定義:過敏症是人體免疫系統對「致敏源」(allergen)如花粉、動物毛、塵埃、塵螨、食物、化學物等的反應。

醫學界對過敏症的定義一直存有分歧。可惜,大多數醫生只認同過敏皮膚測試(allergy skin test)和血液免疫測試(immunological test)的結果。例如,即使患者沒有任何症狀,皮膚有反應或血液有抗體(IgE,IgG)便屬過敏症;若然皮膚沒有反應或血液沒有抗體,即使用症狀也不算是過敏症。這種混淆不清的診斷,對醫治過敏症毫無幫助。事實上,直到目前,傳統醫學還沒有一套有效的確診方案,更遑論治本了。

那麼,到底有沒有治本的方法?

治本從物理學入手

物理學和化學的最大分別是,物理學能傳遞訊息(information),而化學不能。以兩張唱片為例,一張是貝多芬的交響樂,另一張是披頭四的歌曲。如果把兩張唱片交給一位化學家和一位物理學家分析,前者的結果是,兩張唱片基本上一樣,因為它們同屬相同的化合物;而後者的分析結果認為,兩張唱片包含不同的音樂,因此並不相同。

每個人體細胞有成千上萬種生化學作用。這些生化學作用不會雜亂無章,因為細胞能夠自動調控它們的運作。就如管弦樂隊的每一種樂器,雖然由音樂家演奏,但整支樂隊的發揮,必須依賴各種樂器的協調。同樣道理,一個細胞的正常運作,也必須得到各種生化學作用的協調。

管弦樂隊的協調靠指揮的訊息,細胞運作的協調靠什麼訊息?

1932年,俄羅斯生物物理學家A.G. Gurswitsch發現,一個正在生長的洋蔥可以影響另外一個洋蔥的生長速度,即使兩個洋蔥被玻璃隔開。這個發現證實生物之間有溝通(bio-communi-

cation),並拉開了生物訊息(bio-information)研究的序幕。

1981年俄羅斯科學家V.P. Kaznachejew和L. P. Michailowa證實,細胞能夠傳送、接收和儲存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傳遞的生物物理訊息(biophysics information)。

隨後,德國物理學家F.A. POPP證實,光子(photon)是細胞裡傳遞訊息的媒介,也是細胞與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媒介;並以高科技證實,細胞的DNA能夠接收、儲藏和釋放生物光子(bio-photons)。光子是波浪似的振盪(oscillation),它的強度(intensity)渺小得只有白畫光線的10,000,000,000,000,000,000之一!

他的結論是:所有生化學作用的正常運作,全靠超低電磁頻率(ultra-low electromagnetic frequency)的調控:並指出每個細胞的「電郵」訊息多如牛毛,每秒鐘2000多個!我們需要日以繼夜地閱讀一百年才可以完全了解它們!

無可置疑,訊息主宰生化學作用的正常運作。如果訊息出現偏差,運作便不正常,最終導致不適和疾病。

人體細胞如何辨別訊息呢?

 生物共振

所有物質,不論大小,有形無形,都由能量形成,並不停地振盪,如宇宙在振盪,恒星在振盪,人體的器官,組織和細胞也不斷振盪。振盪所產生的頻率、幅度和模式,因物質而異,各不相同。如此類推,人體的肺、肝和腸胃等器官,都有它們獨特的振盪模式,像指模般獨特:而健康組織和有病組織的振盪模式也截然不同。

細胞接收訊息,就如我們接收電台節目一樣,只要把「旋鈕」轉到適當的廣播頻道,就可以接收那個電台傳送的節目。在收到訊息的那一刻,我們和電台便產生共鳴或共振(resonance),即收聽者或傳送者的頻率相同。同樣道理,一位聲樂家在唱歌時,只要他的音頻和酒杯的頻率產生共鳴,便可以震碎酒杯。在生物中產生的共鳴,稱為生物共振(bio-resonance)較為貼切。

生物共振又是如何應用在醫學上呢?

人體器官和組織的振盪,可以通過導體(conductor)輸入一個接收器。接收器利用生物共振的原理,不但可以接受它們的振盪,還可從其振盪模式來辨別它們是否健康。甚至透過調控振盪模式,提升器官、組織的健康,或恢復有病器官、組織的健康。

那麼現在有否這種儀器?

MORA和BICOM

上世紀七十年代,德國醫生Morell和工程師Raschke發明了一部可以接收人體電磁振盪(electromagnetic oscillation)的儀器,並用它來診斷和治療疾病。這部儀器以他們的姓氏的首兩個字母命名,即是MORA。

1988年,澳洲物理學家W. R. Adey發現,細胞只會對一定範圍內的頻率(大約10Hz)產生反應,若超出這個範圍就沒有反應。這個範圍稱為Adey視窗(Adey window)。Adey視窗是鎖定頻率的關鍵,讓我們可以透過視窗,辨別頻率是否健康或有病。

隨着電腦科技的突飛猛進及Adey視窗的發現,MORA已進化成為當今最先進、速度最快的BICOM(有專利的bio-communication儀器),大幅降低診斷和治療的時間。

由於德國政府只認同BICOM可以醫治過敏症,所以我們也只暫談及生物共振何以毋需用藥而根治過敏症。

理論上,人體只要一次對某種致敏源產生過敏,即使皮膚測試沒有反應、免疫測試沒有抗體,他一生也都會對這個致敏源產生反應。

 藥物治標,訊息治本!

從生物物理訊息的角度來看,過敏症是免疫系統接收了錯誤訊息,以至出現偏差,從而導致免疫系統對在正常情況下屬於友好的東西,產生出敵對的反應。因此,有效的醫治方法,應該從訊息入手,糾正免疫系統的偏差,才是正確治本的途徑。

BICOM是一機二用的儀器:一方面,它透過生物共振的原理,確認致敏源的頻率;另一方面,透過「倒轉」致敏源的振盪模式,刪除致敏源的振盪,從而根治過敏症。「見圖」

效果如何?

生物物理療法(biophysical therapy)最成功的例子,是醫治環境污染所引起的過敏症。1991年,奧地利兒科醫生Schumacher在他的一項200個孩童研究項目顯示,用BICOM醫治濕疹和哮喘的成功率超過80%。隨後,德國腸胃科醫生亦成功醫治食物過敏引起的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

現在德國有7000多個醫生採用BICOM為患者醫治過敏症,這種療法在德語國家如瑞士和奧地利也流行起來,其他國家如英國、澳洲等,也有醫生開始用BICOM醫治過敏症,中國政府亦允許BICOM在指定的兒童醫院使用。

留意本欄的讀者可能還記得<根治濕疹有絕招>一文,當時筆者曾推薦用排除飲食規律(elimination diet)來醫治濕疹。由於這種醫治過程艱辛兼且漫長,一些患者尤其是小朋友容易中途放棄。現在推薦的生物共振療法,不但療程短,適合小朋友,更可達到治本的療效。


作者: 伍志堅醫生作者197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曾先後在英國、加拿大和香港行醫。現任香港治本醫務中心 BMS Clinic 的預防醫學顧問,同時從事預防醫學研究,並開始埋首將多年預防醫學心得整理發表,普及大眾。著作包括(預防勝於治療)、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