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的高低來判斷誰會患痛風?

很多人都知道痛風與尿酸有關,亦知道避免進食高尿酸食物可以預防痛風;但鮮為人知的是,雖然高尿酸症是痛風的指標,但只有一半痛風患者的尿酸超出正常上限。因此,我們不能根據尿酸的高低來判斷誰會患痛風,更不該處方降尿酸藥給每一個高尿酸的人,讓他們承受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筆者於「各類關節炎痊癒個案」的文章提及:人體如對某些食物或化合物產生過敏,可以導致不同種類的關節炎在身體任何一個或多個關節出現;但透過詳細詢問和排除飲食規律,可以確認「致敏源」及根治各類關節炎,而毋需終身服藥。
 

盧先生年近花甲:熱愛網球,是我的網球友中最關心個人健康的一位,無論大小不適都諮詢醫生;如對答案有所懷疑:便會多方請教,借以證實各方專家的意見一致,才會安心接受。

2008年秋天某日,他問:「伍醫生,有沒有根治痛風(gout)的方法?

「你沒有問過其他醫生嗎?」

「有,答案都是一樣:痛風是中、西醫都無法根治的疾病。」

「既然有了答案,何必問我?」

「聽說你教人預防疾病,或許有根治痛風的方法。」

「不是預防疾病,而是預防疾病的根源,才能治本。但你相信嗎?」

「我患了痛風二十多年,當然希望認識如何治本。說來聽聽。」

結晶體關節炎

關節炎的種類不下百種,而最為人熟悉的,反而是不被稱為關節炎的痛風。痛風的另一個名稱是結晶體關節炎(crystal arthritis), 因為患者的關節里含有尿酸鹽(urate),即尿酸(uric acid)的結晶體。結晶體的體積雖然微小,畢竟是佔據空間的沈澱物,足以令免疫系統作出激烈反應, 導致關節出現急性紅腫、劇痛的痛風。

痛風可以在身體任何一個關節發生, 令患者痛到坐立不安、難以安枕。最經典的部位是在大腳趾的大關節,佔一半發生率。男、女患者的比例約15:1,患者的年龄多在35與60歲之間,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都知道痛風與尿酸有關,亦知道避免進食高尿酸食物可以預防痛風;但鮮為人知的是,雖然高尿酸症(hyperuricemia)是痛風的指標、但只有一半痛風患者的尿酸超出正常上限。即是说, 尿酸正常的人亦有可能會患痛風,而尿酸高的人卻不一定會。因此,我們不能根據尿酸的高低來判斷誰會患痛風,更不該處方降尿酸藥給每一個高尿酸的人,讓他們承受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高尿酸症的成因

「什麼觸發痛風?」盧先生繼續問

「理論很多,但沒有人知道真正答案。」

「尿酸是什麼?」

「尿酸是嘌呤( Purine)分解出來的最後一種化學物,然後經腎臟排出體外。」

「嘌呤是什麼?」

「嘌呤是地球上含氮最多的化學物。食物裏的DNA經消化後成為嘌呤。嘌呤經小腸吸收後被血液運送到肝臟,然後由肝細胞的黃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分解為尿酸

「戒食高嘌呤食物便不會有高尿酸症。」

「錯!九成高尿酸症是由於腎臟的排尿酸機制出了問題。另一個成因是長期服食利尿樂。」

「改善排尿酸機制豈不是比戒口更重要?」

「對。這就是為什麼終身服食降尿酸樂不能根治痛風的原因。」

「什麼食物含嘌呤?」

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包括肉類如牛肉、豬肉、肉汁;內臟如肝臟、腎臟、胰臟;魚如鳳尾魚、沙丁魚、鯡魚、鯖魚、扇貝;啤酒(酵母)、紅酒和白酒等。

中量嘌呤食物包括家禽、其他魚類和海鮮等。

植物含嘌呤量較低,包括蘆筍、西蘭花、菠菜、蘑菇、花生、青豆、扁豆、幹豌豆、蠶豆、燕麥片、麥麩、小麥胚芽、山楂等。

漫畫家吉雨雷(James Gillray 1757-1815)的經典痛的紅揰、痛漫(綱上图片)

藥物無效且有害

「什麼藥可以醫治痛風?」

「緩解痛楚的治標藥包括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及類固醇。常用的降尿酸藥有兩種:一是 Allopurinol(别嘌岭醇),另一是 Colchicine(秋水仙鹼)。前者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令尿酸的產量下降,而後者則幫助腎臟排尿酸出體外。」

「它們有什麼副作用?」

「Allopurinol傷腎,會導致腎衰竭 。Colchicine傷肝,會導致肝衰竭。」

食物過敏致痛風

「你為何會患痛風?」我反問。

「所有醫生都說是遺傳。」

「既然是遺傳, 為何你在三十歲之前不用戒口也不會患痛風?偏偏三十歲後才會。難道有一種時間基因指定你在三十歲後才會患痛風?」

「不是遗傳是什麼?」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導致痛風?你開笑吧!我沒有濕疹、哮喘或鼻敏感, 怎可能是過敏?」

「你不信乃情有可原,因為現代醫學沒有『過敏導致關節炎』這個概念。你還記得第一次患痛風嗎?」

「當然記得,就像現在一樣:大腳趾的大關節又紅、又腫、又痛。」

「吃什麼會觸發?」

「主要是啤酒、花生和牛扒。」

「為何以前不會?」

「我也想知道。」

「因為你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令身體對某些本來可以接受的食物產生抗拒,視它們為外敵,非把它們清除不可,因而作出排外反應。」

「我的免疫系統為何會出問題?」

「營養不良。」

「我吃得好, 不可能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的成因

「普羅大眾相信,只要飲食均衡人體便能吸收足夠的營養素,不會患營養不良。他們有所不知的是,環境污染是導致植物缺乏營養素的主要原因;而食物的加工過程,進一步剝奪了食物所含的營養素,以至食物鏈中的動物,包括人類,都缺乏營養素。還有,缺乏營養素可以令人體每一個系統的功能下降,包括消化系統,導致小腸吸收不到該吸收的營養素。

「依你所說,補充營養素可以改善我的吸收功能、改善我的免疫系統,以後即使吃花生、牛扒、喝啤酒也不會產生過敏,也不會再有痛風!」


作者: 伍志堅醫生作者197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曾先後在英國、加拿大和香港行醫。現任香港治本醫務中心 BMS Clinic 的預防醫學顧問,同時從事預防醫學研究,並開始埋首將多年預防醫學心得整理發表,普及大眾。著作包括(預防勝於治療)、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