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去」病除見證

柏金遜病會令患者神經系統持續惡化,失去控制動作的能力,患者必須終生服藥,以延緩病情惡化。然而,有些柏金遜病的症狀卻是由藥物副作用引起,只要停服某些藥物,病情便會好轉,稱為醫源性柏金遜病。

2011年4月某日,我和朋友在中環馬車會共晉午餐。我坐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步出電梯的人,也可以聽到電梯門開關的聲音。當電梯門打開時,我偶爾也會望向電梯口,看看有沒有相識的人。

一次,當電梯門打開時,我看見一位老人從電梯走出來。這個人滿頭白髮、身穿淺藍色毛衣、背佝僂着、步行緩慢得像拖着腳走,我幾乎可以肯定他患了柏金遜病(Parkinson’s disease,PD)。當下,我覺得那人好像是我一個40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我第一個反應是,如果真的是他,為何衰老得這麼快!

好奇心催使我問經理:「你可認識那個身穿淺藍色毛衣剛進入酒吧的人?」

「不認識。」

「麻煩你去問他是否一位律師。」

「好。」

幾分鐘後,經理回來説那人的確是一位律師。於是我跟他去酒吧,走到律師的身旁問:「你是不是HJ?」

「是。」

「你認得我嗎?」

他望着我立刻説:「當然認得,你是Ken。」然後吿訴他旁邊的朋友:「Ken是我40多年前抵達倫敦後在一間YMCA的同房。」

我凝視這位老朋友,除了滿頭白髮外,雙眼突出(高甲狀腺症),每個眼珠都有一個藍圈(金屬中毒),嘴無法合攏,語言不清,還有些口水從嘴角流出來。當他和我握手時,他的手在顫動,顯然是患了PD。

PD令神經持續惡化

PD是一種使神經系統持續惡化的疾病,導致患者失去控制動作的功能。初期的症狀是一隻手不自覺地微顫,隨後手震逐漸明顯。失控的震動是PD的最顯著症狀,同時也是行動緩慢和僵硬的成因。

PD病人的親友,會發覺患者面無表情、言語不清、走路時雙臂停止擺動。這些症狀都會持續惡化。到了晚期,患者的認知漸失、出現老年癡呆症狀。其他症狀包括失眠和情緒化。患者大多在50歲以上,但有年輕化的趨勢。

現代醫學無法治癒PD,因為「病因不明」,以至患者必須終身服藥去延緩惡化,飽受疾病和藥物副作用的煎熬。

然而,事實並非必須如此;只要「用心」去尋找致病的根源,有些PD是可以康復的,如砷中毒(Arsenic Poisoning,見本刊2010年9月號〈柏金遜病不藥而癒個案〉一文)及醫源性柏金遜病(Iatrogenic Parkinson’s disease)

「你患柏金遜病多久了?」

「兩三年。10年前我患甲狀腺病,現在還有三高——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每天都要服用8種藥。」

留意到他正在和朋友談公事,我説:「不打擾你了,下次來我醫務所再詳談。」

「一定會,明天下午到你的醫務所。」

翌日,HJ帶了一份兩寸厚、整整齊齊的病歷和報吿來到醫務所。

「你什麼時候開始患甲狀腺病?」

「2001年。」

「什麼時候開始患高血壓?」

「已十多二十年了,一直都有服藥。」

「什麼時候開始患高膽固醇、高血糖?」

「2007年。」

「什麼時候開始患柏金遜病?」

「2008年。」

「現在情況如何?」

「連簽支票也沒辦法。」

「現在服什麼藥?」

他給我一張清單,包括每日一次Lipitor 10mg、Folic acid、Janumet 50/500mg、Tredaptive lg/20mg、Exforge10/160mg、Cartia 100mg、Sinemet50/200mg及Requip 4mg。

醫源性疾病:醫療不當致病

「我相信你也知道這些藥都有副作用。」

「知道又有什麼用,難道可以不服用嗎?」

「我懷疑你的柏金遜病與藥物有關。」

「藥物副作用引起柏金遜病?」

「你有沒有聽過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

「從來沒有,是一種怎樣的病?」

「醫源性疾病是指醫療所導致的疾病。」

「醫源性是什麼意思?」

「醫源就是醫生(希臘文,iatros)的治療、態度或療法導致病人患上新疾病、甚至死亡。」

「你意思是,醫生醫死人!」

「對。在美國,因為醫源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每年大約有250000人〔見表〕,包括藥物副作用106000人、醫院內的傳染病80000人、醫院的疏忽45000人、不必要的手術12000人、醫院的藥物疏忽7000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以至醫療賠償已達到天文數字。」

「香港呢?」

死於不幸?家屬難追究

由於香港有「死於不幸」這個死因,以致因醫源性疾病而死亡的人數無從稽考;而「死於不幸」者的家屬也難以得到合理賠償。不過,從一些轟動香港的頭條新聞,我們可以估計,香港的醫源性疾病每年的死亡人數也不少。

源性疾病造成死亡的統計

例如在2008年,伊利沙伯醫院在一個星期內,有3名接受「通波仔」(冠狀動脈造形)手術的患者在手術進行期間死亡;去年一名少女在某婦科名醫的醫務所接受注射麻醉藥時死亡;一名13歲男童在屯門醫院接受頸椎手術後死亡;一名70歲男士在屯門醫院接受「氣管造口術」後死亡;一個少婦在某私家醫院產子後失血死亡等。

至於他們是死於人為疏忽,還是死於不幸,讀者心中有數。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手術是否必要?這些疏忽或不幸是否無可避免?

藥物導致醫源性柏金遜病

「有沒有醫源性柏金遜病?」

「當然有,你上網看看就能找到。」

「什麼藥可能導致柏金遜病?」

「我懷疑是降膽固醇藥。」

「服食降膽固醇藥會導致柏金遜病?還有其他副作用嗎?」

「信不信由你,還有疲勞、肌肉酸痛、心絞痛、心贜病發、中風、心衰竭、肝衰竭、腎衰竭、心律不正、腦退化、失憶、癌症、抑鬱症、暴躁、白內障、性無能、衰老等。」

「如果你認為停藥可以醫好這個病,我當然想試試。」

「你夠膽停藥嗎?」

「怕什麼,最多不就是死嗎?」

「為什麼你不怕死?」

「我的爸爸、爺爺都過不了70歲便死了,我相信我也不會例外。」

「但我不能為你做停藥這個決定。」

「好,我就停服降膽固醇藥,一切後果與你無關。如果症狀真的消失,我才停服柏金遜病藥。」

停服膽固醇藥病情好轉

如此這般,我這位老朋友經過戒藥、清除有毒金屬及補充營養素。一個月後,他跟我説:「Ken,我的精神和體力好了很多,可以正常步行,手不抖,還能簽支票呢!」

「有沒有人留意到你的眼珠裏的藍圈消失了?」

「有,還説我的頭髮開始變黑!沒有流口水!談吐正常了很多!」

希波克拉底誓約神聖崇高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早在2000多年前,已深諳醫者父母心的重要性,也察覺到「樹大有枯枝」是無可避免的。為此,他訂定了醫德標準,希望每位醫者能夠自律、遵守指引。

希波克拉底誓約(Hippocratic Oath)1—直是西方醫科畢業生遵守的行醫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傷害病人(First do no harm)!

希波克拉底的要求不算高,似乎每一個醫生都可以做得到,但實際上,由於醫生的高傲、疏忽、貪婪,以及缺乏愛心,往往令病人變成受害者,飽受不必要的肉體、精神和心靈創傷,甚至死亡。

註1 希波克拉底誓約除了希臘文版本外,還有多種語言譯本,包括中文的文言文版本。時至今日,也有醫學院試圖以現代文字傳達誓約的精神,例如:「今我進入醫業,立誓獻身人道服務;我感激尊敬恩師,如同對待父母;並本着良心與尊嚴行醫;病患的健康生命是我首要顧念;我必嚴守病患寄託予我的秘密;我必盡力維護醫學界的名譽及高尚傳統;我以同事為兄弟;我對病患負責,不因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治或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別;生命從受胎時起,即為至高無上的尊嚴;即使面臨威脅,我的醫學知識也不與人道相違。

我茲鄭重地、自主地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