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什麼?怎麼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這個理念不僅適用在醫學上,也經常被引用在其他方面。國家前副主席吳官正曾經引用預防勝於治療來「醫治」中國非常嚴重的貪污和腐敗。

二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起死回生」神議扁鵲(西元前407-310年),首先提出預防勝於治療這個理念。現在,預防勝於治療不僅是中西文化的慣用語,更被中西醫學界視為「醫治」疾病的最高境界。那麼,中西醫學界必定有一套有效的預防疾病理論是合理的揣測。可惜,直到目前,中西醫學界還沒有一套完整的預防疾病理論!

預防對象

為什麼呢?簡單來說,要預防,就必先有一個預防對於對象。例如,建築城堡,為的是要預防敵人;鎖好門窗,為的是要預防盜賊。如此類推,要預防疾病,也必先要有一個引發疾病的對象。如果連一個引發疾病的對象也沒有,試問,我們可以預防什麼?更遑論怎樣預防了!

幾千年來,傳統中國醫學一直是以陰陽平衡理論為診斷和醫治疾病的基礎,可以說沒有一個引發疾病的實質對象。以往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除非傳統中國醫學也步向科學發展。換言之,傳統中國醫學是沒有預防醫學的。預防勝於治療,只可以被視為一個不能實現的慣用語。

西方醫學可有引發疾病的實質對象?有!

十七世紀之前,傳統中國醫學和西方醫學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科學!但在一中、一西醫學巨著相繼面世後,傳統中國醫學持續在原地踏步、不思進取,而西方醫學卻從此步向不斷的科學發展。

雖然李時珍(1518-1593)的《本草綱目》得到西方科學界的重視,甚至被《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所引用,但它的影響力遠遠不及 威廉·哈維醫生(William Harvery,1578-1657)的《動物心血運動的研究》。哈維醫生的成就可以說前無古人、啟發後者。在他的書中,證明人類的血液是通過一個動脈、靜脈的網路,在人體內不停地循環流動。哈威醫生對研究者的最重大影響,是他那一絲不苟的「證明步驟」。證明從此成為科學研究的黃金標準。在科學上,不管任何假設、概念、理論和發現,都必須透過證明才可以被接納。

在路易士·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證明細菌理論確實無誤之前,醫學界並不相信細菌的存在,更不知道十九世紀「頭號殺手」傳染病是由細菌和病毒所引發的。直至細菌的存在被證實之後,醫學界才有一個引發傳染病的實質對象,並且接納在接生和做手術前洗手,可以預防細菌從醫生的手傳播給產婦和病人!有了細菌和病毒這些實質對象,注意衛生包括洗手和消毒,才成為預防傳染病的金科玉律。但真正使傳染病失去殺手領導地位的,是針對細菌的抗生素和針對病毒的疫苗。抗生素和疫苗的發現,大幅降低發達國家的傳染病死亡率。

誰取代了傳染病的領導地位?那就要視乎每一個國家的疾病死亡流行榜了。

大多數發達國家如美國的三甲,依次是冠心病、癌症和中風,而中國和香港的三甲,依次卻是癌症、冠心病和中風。不管哪個發達國家,這三甲的綜和,是那些國家人口死亡率的75%!你可知道怎樣預防這三種殺手?你不知道並不足為奇,因為大多數醫生都不敢給你一個滿意答應。

如果他們的答案是你知、我知、小朋友都知的「注意飲食,經常運動、戒煙、戒酒、減壓、減肥」,你肯定不會滿意,因為這個答案裡連一個引發疾病的實質對象也沒有。試問,你可以預防什麼?

事實證明,以上的預防方法,不能降低三甲的死亡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要事有效,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患者便不會愈來愈多,而猝死的受害者也不會愈來愈年輕了!即使服食降膽固醇藥和稀血藥也於事無補。很明顯,針對膽固醇是找錯預防對象!

預防什麼?

你該預防的是自由基!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德納姆•哈文醫生(Denham Harman 1916-)在研究衰老(aging)期間發明的名詞。他把這個名詞套用在他1962年發表的《自由基導致衰老理論》(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上。這個理論被視為二十世紀醫學上的其中一個重大突破。

今天,自由基已是家傳戶曉的名詞。抗氧化劑(autioxidant)也成為充斥市場的眾多產品之一。

但是,很少消費者知道自由基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傷害我們的身體;怎樣導致我們生病,尤其是三大殺手,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可以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和惡化。

自由基是一個不正常的氧分子。它的電子總數必定是單數,就如一張輪椅多了或少了一個輪一樣,因此它並不平衡、不穩定。透過呼吸,空氣裡的氧分子由血液輸送到每一個細胞裡去。進入細胞的氧分子滲入粒線體(mitochondria),參與生產能量。在生產能量過程中,氧分子接多一個電子,成為氧自由基,簡稱自由基。

換言之,自由基是多了一個電子的氧分子,也是生產能量過程中的必然副產品。也就是說,只要你呼吸,你的細胞便會生產自由基!

由於多了一個電子,自由基會儘快從其他分子搶一個電子回來,藉以恢復平衡。但這樣做,卻令那個少了一個電子的分子變成自由基。

單獨一個自由基沒有害,因為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天然的抗氧化防禦系統(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足以中和正常產量的自由基。抗氧化防禦系統給自由基一個電子,讓它穩定下來。

在某種情況下,自由基的數量會劇增,令抗氧化防禦系統不勝負荷。過剩的自由基互相搶奪電子,在「你爭我搶」的情況下,觸發連鎖反應,以爆炸性的威力損毀它們身旁的任何物質。首當其衝的是線粒體本身,被自己生產的自由基襲擊,不能再生產能量。愈多線粒體終止生產能量,細胞愈衰老。衰老細胞的抵抗力弱,容易受感染或生病。如果自由基襲擊基因(DNA)細胞便會突變(mutation),導致癌症和動脈粥樣硬化症(atherosclerosis)。

結論是:細胞衰老,人就衰老;細胞病,人就病;當細胞的死亡達到某個數量,人也死亡。

另外,每個人都知道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食物污染對人體有害,但很少人知道它們為什麼有害。我們必須關注的,是污染物裏的有毒金屬如鉛、鎘和汞等,因為它們可以百萬倍的速度催化自由基的數量劇增。

另一個導致自由基過剩的原因,是抗氧化防禦系統缺乏必需的營養素,令整個系統的功能下降、不能達標。許多人被誤導,以為每天食幾粒維生素和鈣片便可以預防疾病。

錯!抗氧化防禦系統並非有由一個或多個抗氧化劑組成。它是一個類似管弦樂隊的組合,包含多種成分,互相協調,產生協同效應。成員包括抗自由基酶(anti free radical enzyme)、抗氧化劑(antioxidant)、維生素(vitamin)、必須金屬(essential metal)和輔助因素(cofactors)等。

怎樣預防?

現在我們知道,自由基過剩可以引起許多疾病,包括以下的慢性退化性疾病:

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二、癌症(cancer)

三、糖尿病(diabetes)

四、關節炎(arthritis)

五、黃斑病變(macular degenerative disease)

六、白內障(cataracts)

七、阿爾茨海默癡呆症 (Alzheimer’s dementia)

八、柏金遜症(Parkinson’s disease)

九、多發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等。

預防自由基過剩的方法很簡單:

① 是改善生活習慣;

② 是強化每個細胞的抗氧化防禦系統;

③ 是清除體內的有毒金屬。

改善生活習慣、包括注意飲食、經常運動、戒煙、減壓、減肥,需要決心和恒心,必須靠自己。抗氧化防禦系統的功能是中和自由基,不讓自由基觸發連鎖反應,繼而生產更多自由基去傷害我們的細胞、組織和器官。

由於我們不能從食物攝取最理想分量的必須營養素,我們必須服食營養補充劑,才可以預防缺乏營養素所帶來的自由基劇增和連鎖反應。

 選擇營養補充劑必須注意
1) 種類必須足夠才可以達到團隊效應和協同效應;
2) 分量必須最理想才會生效。不然,就如用暖水煮飯,永遠煮不熟;
3)生產商必須可靠才是質量的最佳保證。不要亂買亂食!

螯合治療(chelation therapy)是清除人體內有毒金屬的唯一有效方法。螯合治療利用螯合劑(chelating agent)「鉗住」人體組織裹的有毒金屬,然後把它們清除,排出體外。自由基理論面世後,自由基被視為許多慢性退化性疾病的起因,而有毒金屬則是催化自由基劇增的元兇,因此,透過清除有毒金屬來預防慢性退化性疾病,顯然是順理成章。

你的健康可以等嗎?

塞姆爾維斯醫生(Ignaz Semmelweiss,1818-1865)在1847年建議醫生在接生前洗手,成功地把產婦的死亡率從20%降到1%!但他的洗手建議在他死後五十年才被醫學界接納,導致千千萬萬名產婦枉死,只因為沒有醫生願意承認自己的手是導致產婦死亡的媒介!
 歷史是否正在重演?

哈文醫生(1916-)尚健在。他的自由基理論在1962年發表。醫學界可以等他死後五十年才接納他的預防疾病理論,你的健康可以等嗎?


作者: 伍志堅醫生

作者197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曾先後在英國、加拿大和香港行醫。現任香港治本醫務中心 BMS Clinic 的預防醫學顧問,同時從事預防醫學研究,並開始埋首將多年預防醫學心得整理發表,普及大眾。著作包括(預防勝於治療)、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戰者》。


螯合治療; Chelation; ED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