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會不會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便秘是一個看似普通的小毛病,但對不少人來說卻是長期困擾。有人把它當作飲食不當或生活習慣不良的結果,也有人認為只要偶爾清腸或使用瀉藥就能解決。然而,醫學研究顯示,長期便秘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還可能與結直腸癌風險上升有關。便秘與癌症之間的關聯雖然並非單一因果,但卻值得引起重視。

便秘與腸道環境的關聯

便秘會導致糞便在腸道中停留過久,使腸壁長時間接觸代謝廢物與潛在致癌物質。這種持續性的刺激,可能增加腸黏膜細胞受損與突變的機會,進而提高結直腸癌的風險。此外,腸道菌群失衡也是便秘患者的常見問題,當益生菌減少、壞菌增加時,腸道免疫力會下降,無形中讓疾病有機可乘。

長期便秘與腸道炎症

慢性便秘容易引發腸道低度發炎反應。這些看似輕微的炎症若長期存在,可能逐漸損害腸壁屏障功能,使得腸細胞更容易受到突變或癌化的影響。臨床觀察發現,部分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前的數年裡,往往有著長期便秘或慢性腸道不適的病史,這提示便秘並非單純的生活不便,而可能是健康隱患。

高危人群需特別留意

雖然偶爾便秘不必過度擔心,但對於以下人群,若長期便秘,更應提高警覺:

  • 50歲以上人士:隨年齡增長,腸道蠕動功能下降,結直腸癌風險也逐步增加。
  • 有家族病史者:直系親屬曾罹患結直腸癌或大腸瘜肉,應特別關注腸道健康。
  • 飲食纖維不足者:長期缺乏蔬菜水果與全穀類,導致腸道缺乏「推動力」。
  • 久坐少動族群:缺乏運動讓腸蠕動減弱,便秘問題更容易惡化。

如何降低風險?

想要預防便秘與降低結直腸癌的潛在風險,可以從生活細節著手:

  • 增加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水果、豆類與全穀,幫助糞便成形並促進排出。
  • 保持充足水分:每日飲水量不足會讓糞便乾硬,加重便秘。
  • 規律運動:簡單的快走或伸展就能刺激腸蠕動,改善排便狀態。
  • 建立排便習慣:固定時間如早晨進行排便,能幫助腸道形成反射。
  • 必要時檢查:若便秘持續並伴隨血便、體重下降或不明腹痛,應盡早進行結腸鏡檢查或其他腸道檢測。

結語長期便秘雖然常被忽視,但它可能不只是小問題,而是腸道健康亮起的警號。從改善飲食與生活方式開始,就能在日常中降低風險。若已屬高危人群,更應積極進行篩檢,因為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往往是避免更大健康威脅的關鍵

 

醫療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醫療建議,也不應被用作專業醫學診斷、治療或建議的替代品。若您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醫療問題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其他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本文章的內容無意推薦任何特定的檢測、治療方法或藥物,亦不應被視為此類建議。如您出現症狀或需要醫療協助,請及時聯繫醫療專業人士。

想了解更多關於癌症相关的諮詢?

立即與我們聯絡!

Whatsapp 我們!

致電我們!
Tel: 2370 3001

填寫您的資料,我們將與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