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重金屬暴露,可能是癌症風險的隱性推手?

談到癌症風險,我們常會聯想到基因遺傳、飲食生活習慣或環境污染等因素。但其實,有一個常被忽略卻可能長年影響健康的因素,就是——體內重金屬累積。

不論是來自飲用水、空氣污染、加工食品,還是長期居住於老舊建築物或交通繁忙地段(例如香港常見的城市環境),鉛、汞、鎘、砷、鋁等重金屬都有可能悄悄在體內累積,且往往沒有明顯症狀。

重金屬超標不是病,卻可能是多種病的土壤

要強調的是,重金屬累積本身不一定是疾病,但它卻可能是慢性病甚至癌症形成的「背景風險」。

為什麼?

因為多數重金屬具有以下特性:

  • 引發氧化壓力,損害細胞與DNA
  • 干擾粒線體功能,降低能量代謝與修復能力
  • 破壞免疫系統調節,減弱清除異常細胞的能力
  • 擾亂體內礦物與酵素平衡,影響荷爾蒙與代謝系統

這些變化未必立即引起明顯不適,但卻可能成為慢性發炎與細胞病變的溫床

沒有症狀 ≠ 沒有問題

重金屬堆積的最大問題之一是它的隱匿性
你可能只是覺得常常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好、腸胃微恙——但因為沒有「大病」,往往不會主動處理。

但對於以下人群,重金屬負擔可能正悄悄影響健康:

  • 有癌症家族史者
  • 長期接觸污染環境或工業化合物(如裝修、焊接、製造業等)
  • 長期居住於高污染或老舊城市區域(如地鐵旁、舊式唐樓)
  • 慢性疾病反覆無法改善者
  • 癌後康復期,體力恢復緩慢者

可以做些什麼?

  1. 檢測比猜測更重要
    透過專業檢測(如血液、尿液、毛髮分析)評估體內重金屬水平,是找出隱性風險的重要第一步。
  1. 考慮進行醫療級螯合治療(例如 EDTA
    在專業監測下進行螯合治療,是目前有效降低體內某些重金屬負擔的醫學途徑之一。
    在香港,EDTA 是目前最常被採用且法規允許的醫療級螯合劑,主要因其安全性高、使用歷史久,亦獲部分國際標準認可。其他螯合劑如 DMSA、DMPS 因法律與使用限制,目前在香港較不普遍。
  1. 支持肝腎排毒系統
    夠水分攝取、促進肝臟解毒功能、使用抗氧化劑(如穀胱甘肽)、營養均衡飲食等,都是自然代謝重金屬的重要方式。

真正的預防,是從「覺察」開始

癌症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它往往來自多年累積的細胞損傷。若你的生活或工作環境讓你長期暴露在潛在污染之中,現在就是重新檢視體內「隱藏因子」的最佳時機。

重金屬不是唯一風險,但它可能是你從未發現的那一塊拼圖。

在 BMS,我們相信——
最好的醫療,是在問題發生之前,先看見它。

若你正在尋找更深入的健康評估,或希望癌後調理不再只是「恢復體力」,歡迎探索是否該從體內毒素的角度重新理解你的康復歷程。

這一次,不只是治療,而是重新掌握你對健康的主導權。

醫療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醫療建議,也不應被用作專業醫學診斷、治療或建議的替代品。若您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醫療問題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其他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本文章的內容無意推薦任何特定的檢測、治療方法或藥物,亦不應被視為此類建議。如您出現症狀或需要醫療協助,請及時聯繫醫療專業人士。

想進一步了解重金屬負擔與癌症風險之間的潛在關聯嗎?

立即與我們聯絡!

Whatsapp 我們!

致電我們!
Tel: 2370 3001

填寫您的資料,我們將與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