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患上大腸癌?即睇早期四大症狀!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發病率多年居高不下。由於早期病徵往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發現時已屬中晚期。若能提早察覺身體發出的警號,並及時接受檢查,有助提升後續護理與康復的效果。

大腸癌的形成與早期警號

大腸癌多由腸道黏膜上的「瘜肉」慢慢演變而成,這個過程可能長達 5 至 10 年。
在病變初期,身體會出現一些微妙但可察覺的變化,只要提高警覺,便有機會及早發現。

四大常見早期症狀

  1. 排便習慣改變
    若出現持續性的便秘、腹瀉,或兩者交替發作,且無法用飲食或壓力解釋,應提高警覺。
    有些人會感覺「排不乾淨」、排便次數變多,這都是腸道受刺激的信號。
  2. 糞便帶血或顏色異常
    糞便呈現暗紅或黑色,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所致。
    雖然痔瘡也可能造成血便,但若情況持續或血量增加,應盡快進行糞便隱血測試或腸鏡檢查。
  3. 腹痛與腹脹
    腸道內腫瘤可能造成氣體與糞便滯留,引起脹氣、絞痛或隱隱作痛。
    若伴隨食慾減退、體重下降,更應儘早求診。
  4. 體重明顯下降與疲倦感增加
    若在短時間內無意間體重下降超過 5%,或經常感覺疲倦、臉色蒼白,可能與慢性出血或營養吸收不良有關。

何時應該盡快檢查?

  • 症狀持續兩週以上未見改善;
  • 糞便帶血但無明確原因;
  • 家族中有大腸癌或瘜肉病史;
  • 年齡超過 50 歲未曾做過腸鏡檢查。

若符合以上任一情況,應盡早諮詢專業人士,進行糞便隱血測試或腸鏡檢查,以便排除風險。

常見問題解答(Q&A)

Q1:血便一定是大腸癌嗎?
不一定。痔瘡、腸炎、息肉等問題也可能造成血便,但若血色較暗或混於糞便中,便需特別留意。

Q2:早期大腸癌能被完全康復嗎?
若能於早期發現並進行適當處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關鍵在於「定期檢查」與「及早發現」。

Q3:我沒有症狀,也需要做腸鏡嗎?
建議 50 歲以上人士,即使無不適,也應每 10 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提早至 40 歲或更早進行。

小結早期發現,是對抗大腸癌的最有效方式。
當身體出現異常信號時,不應掉以輕心。
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煙限酒,並定期檢查,是守護腸道健康的最佳策略。

醫療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醫療建議,也不應被用作專業醫學診斷、治療或建議的替代品。若您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醫療問題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其他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本文章的內容無意推薦任何特定的檢測、治療方法或藥物,亦不應被視為此類建議。如您出現症狀或需要醫療協助,請及時聯繫醫療專業人士。

想了解更多關於癌症相关的諮詢?

立即與我們聯絡!

Whatsapp 我們!

致電我們!
Tel: 2370 3001

填寫您的資料,我們將與您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