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吸收障礙談起:個人化營養計劃如何幫助癌症患者
從吸收障礙談起:個人化營養計劃如何幫助癌症患者
在癌症護理過程中,營養補充常被視為關鍵一環,但實際效果卻因人而異。許多患者即使在補充營養素後,身體狀況仍未見明顯改善,問題往往出現在「吸收障礙」這個常被忽略的環節。
為什麼癌症患者容易出現吸收障礙?
癌症本身、治療過程(如化療、放療)以及相關藥物使用,都可能影響消化道黏膜健康,進而導致吸收效率下降。例如:
- 胃腸道黏膜受損:削弱對營養素的吸收能力
- 酵素分泌減少:如胰臟功能受損導致脂肪與蛋白質分解困難
- 腸道菌群失衡:減弱腸道屏障與免疫防線
- 長期食慾不振或營養不均:造成體內缺乏必要的吸收媒介(如膽汁、胃酸)
個人化營養計劃的角色
每位癌症患者的體質、病程與治療方案都不盡相同,因此制定合適的個人化營養策略至關重要。這些策略不僅針對補充營養,更應從「吸收能力」出發,進行全面性評估與調整:
- 檢測吸收與代謝指標:例如血清白蛋白、脂溶性維生素濃度、微量元素水平
- 使用個人化營養測試工具:如 RGCC Onconomics
Plus 測試,透過癌症相關細胞與營養反應關係,評估哪些營養成分對患者較為適合
- 協助建立腸道健康基礎:透過益生菌、丁酸鹽等方式改善腸道微環境,有助於吸收效率提升
- 選擇更易吸收的營養形式:例如使用液態、脂質體包覆或次微粒型態營養品
案例探索:如何應用測試優化營養選擇?
某些患者在經過 Onconomics Plus 測試後發現,某些天然物質如白藜蘆醇、硒或特定植物萃取物,在其細胞反應中展現出良好反應,進而被納入日常營養輔助方案之中。這不僅提升了整體營養吸收的針對性,也讓調理過程更具依據。
結語
在癌症照護中,「吃進去」不代表「吸收了」。唯有從個人吸收能力出發,搭配科學化的評估工具,才能真正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營養支持系統。若您或您的親人正經歷康復或照護過程,不妨從吸收效率檢視開始,開啟一段更有方向的營養調理之路。
參考文獻:
- Arends, J., et al.
(2017). ESPEN guidelines on nutrition in cancer patients. Clinical
Nutrition, 36(1), 11–48.
- Laviano, A., et al.
(2005). Nutrition support in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 Journal,
4(1), 11.
- Nicolson, G.L.
(2005). Lipid Replacement Therapy: A functional medicine approach. 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11(3), 30–35.
- RGCC Group. Onconomics
Plus Test Overview. Accessed 2025.
- Gonzalez, M.J., et
al. (2014).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personalized nutrition
in cancer management.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13(5), 409–416.
醫療免責聲明:
本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醫療建議,也不應被用作專業醫學診斷、治療或建議的替代品。若您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醫療問題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其他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本文章的內容無意推薦任何特定的檢測、治療方法或藥物,亦不應被視為此類建議。如您出現症狀或需要醫療協助,請及時聯繫醫療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