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ategorized, 營養素, 癌症相關文章 / By Max Liang 癌症患者的「營養困境」:吃得夠,卻吸收不了 對許多癌症患者而言,營養不良並非單純因為「吃得少」,更多時候是「吸收不了」。即使患者努力維持飲食,體重依然下降,體力持續流失,這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的身體變化。理解這種「隱形的營養困境」,有助於患者及家屬在照護過程中更早介入,降低風險。 腫瘤改變身體的能量利用方式 癌細胞在體內生長時,不僅需要大量養分,還會改變身體代謝的運作方式。這種「能量重分配」現象,使得養分即使被攝入,卻未能有效地轉化為維持肌肉或免疫的能量。換言之,患者「吃下去的東西」,大部分被腫瘤消耗,導致營養效益下降。 消化道功能下降,吸收效率受阻 不少癌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腸胃系統。腫瘤壓迫消化道、手術切除部分腸胃,或因放射線照射導致腸壁受損,都可能使食物無法充分被分解與吸收。即使患者飲食正常,蛋白質、脂肪與維生素的吸收率也可能大幅降低,導致「吃得夠卻補不上」。 藥物與護理方案的副作用 化學護理、標靶藥物或免疫相關方案,雖能抑制腫瘤生長,卻經常伴隨腸胃道副作用。例如口腔潰瘍讓進食變得痛苦,藥物引發的腸道蠕動異常導致腹瀉,甚至長期的噁心與嘔吐,這些都會降低腸道對營養素的處理能力。患者雖然嘗試進食,但營養仍可能隨著腸道排出體外。 長期發炎反應的影響 癌症患者常處於低度慢性發炎狀態。這種持續的免疫反應會影響腸黏膜結構,使腸道屏障功能下降,營養素難以有效通過。此外,慢性發炎會促進肌肉蛋白質分解,讓患者即使攝取了蛋白質,卻無法有效用於修復或維持肌肉。 吸收不良的隱性信號 並非所有營養困境都能立刻從外觀上察覺。部分患者雖然體重沒有明顯下降,但卻存在隱性的營養不良,例如缺乏鐵、鋅、維生素D或B群,導致免疫力下降、疲勞感加重或傷口癒合延遲。這些信號往往被忽略,直到影響到日常生活才被注意到。 如何減少「營養流失」? 營養檢測:定期監測血液指標,檢視是否存在隱形缺乏。少量多餐:避免腸胃過度負擔,提高吸收效率。營養質地調整:將固體食物改為流質或半流質,更利於腸胃消化。針對性補充:在專業建議下,考慮胺基酸、維生素或脂溶性營養素的補充。腸道保護:重視腸道屏障健康,避免過度刺激性飲食。 結語:癌症患者的營養困境,往往不是「吃不夠」,而是「吸收不了」。腫瘤的能量需求、腸胃系統的改變、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及長期發炎,都是導致吸收障礙的重要因素。只有理解這些隱性挑戰,並透過科學的營養支援,才能幫助患者維持更穩定的身體狀態,減少因營養不良帶來的風險。 醫療免責聲明:本文章提供的信息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不構成醫療建議,也不應被用作專業醫學診斷、治療或建議的替代品。若您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或醫療問題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諮詢您的醫生或其他合資格的醫療專業人員。本文章的內容無意推薦任何特定的檢測、治療方法或藥物,亦不應被視為此類建議。如您出現症狀或需要醫療協助,請及時聯繫醫療專業人士。 想了解更多關於癌症患者营养补充的諮詢? 立即與我們聯絡! Whatsapp Whatsapp 我們! Phone 致電我們!Tel: 2370 3001 填寫您的資料,我們將與您聯絡! Name Email 電話 查詢 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