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ategorized, 癌症相关文章, 营养素 / 作者: Max Liang 不是所有营养补充都适合癌后身体:白蛋白补得对,才不会成为肝肾负担 在癌症治疗后,许多患者会希望透过营养补充来加速恢复,其中「白蛋白」常被视为提升体力、改善营养状态的关键营养素。然而,你知道吗?不是每一种白蛋白补充方式都适合癌后身体,补错了,反而可能加重肝肾负担,对身体造成反效果。 为什么癌后常被建议关注白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脏制造的一种血浆蛋白,在维持血液渗透压、运送营养与药物、调节免疫与抗氧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对癌症患者而言,治疗过程中可能因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良、慢性炎症或肝功能下降而导致白蛋白偏低。低白蛋白可能与:疲倦无力、恢复缓慢伤口愈合不良更高的感染风险甚至与癌症预后有关因此,适当维持白蛋白水平,是癌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问题是:怎么补才是「对」的方式? 市场上常见的补充方式包括:高蛋白营养品(如乳清蛋白粉)静脉注射白蛋白氨基酸补充剂增加饮食中优质蛋白质(如鱼、蛋、豆类)但这些补充方式并非人人适合。例如:肝功能不佳者:若大量补充蛋白质,肝脏代谢压力会增加,可能造成氨浓度升高,影响神经功能。肾功能不全者:过多蛋白质代谢产物需经肾脏排除,恐加重肾脏负担。发炎状态明显者:可能即使补充,也无法有效提升白蛋白水平,反而需要先控制发炎。因此,真正有效的白蛋白补充,不应只是「多补就对」,而应根据身体状态与功能指标,进行个性化调整。 补充前,建议先评估什么? 若想补充白蛋白,建议先了解以下几项指标:肝功能(ALT、AST、肝合成能力如凝血因子)肾功能(肌酐、尿素氮、eGFR)白蛋白数值及趋势C反应蛋白(CRP)或其他炎症指标饮食摄取与吸收状况(如有无胃肠道问题)此外,也可搭配如细胞营养分析、氮平衡评估等,帮助更精准掌握身体对蛋白质的实际需求与利用效率。 结论:营养补充不是越多越好,是「刚刚好才好」癌症后营养照护是一门需要策略与科学的支持工作,不是看到指标低就立刻「灌营养」。白蛋白的补充,关键在于「身体能不能用、用得好不好」,而不是补得多少。选择适合的补充方式、适量、并搭配正确的支持策略,才能真正让营养转化为修复的力量,而不是新的负担。 医疗免责声明:本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专业医学诊断、治疗或建议的替代品。若您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医疗问题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其他合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章的内容无意推荐任何特定的检测、治疗方法或药物,亦不应被视为此类建议。如您出现症状或需要医疗协助,请及时联系医疗专业人士 想了解更多关于白蛋白注射的咨询? 立即与我们联络! Whatsapp Whatsapp 我们! Phone 致电我们!Tel: 2370 3001 填写您的资料,我们将与您联络! Name Email 電話 查詢 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