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照护不能靠猜|这些看似「有帮助」其实反效果

在癌症照顾的路上,许多患者与家属怀着满满的善意与希望,尝试各种方式「帮助身体变好」。
然而,不是所有「有益健康」的方法,都适合癌症患者的当下状态。
有些做法即便出发点正确,若无个性化评估与科学依据,反而可能拖慢恢复速度、干扰疗程甚至增加风险。

误区一:补品愈多愈好?

不少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会同时服用大量补品,如人参、灵芝、蜂胶、维生素综合片等,期待「强身健体、补气补血」。

但事实是:

  • 有些补品可能会刺激免疫过度活跃,对某些肿瘤类型反而不利。
  • 某些草本或营养素可能与药物产生交互作用,降低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 自行混搭的补充方式,缺乏剂量与来源的控管,长期可能增加肝肾负担。

正确做法:
所有补充都应以实验室报告为基础,如通过RGCC等检测了解身体对特定营养素的反应,再做个性化调整。

误区二:过度运动、过度节食

「要加强体能」、「不吃糖让癌细胞饿死」……这类说法在社群平台上屡见不鲜。
不少患者在缺乏指导下,开始激烈运动、极端节食、断糖断淀粉,结果体重快速下降、身体虚弱。

但事实是:

癌症照护阶段最重要的是维持「稳定」的身体状态与营养储备。
过度运动可能引发免疫低下与体力衰竭。
饮食极端控制可能导致肌肉流失、能量不足,反而影响恢复力。

正确作法:
应根据当前治疗阶段,由营养师与医疗团队设计个性化运动与饮食策略。

误区三:盲目排毒疗法

市场上有许多号称「排毒」、「清血」、「活化细胞」的疗程,从酵素疗法、泡脚、极端断食、排肝毒疗法等五花八门。

但事实是:

  • 排毒若无针对性与科学依据,容易导致电解质失衡、免疫波波动。
  • 某些疗法在身体虚弱时反而造成额外负担。
  • 一些标榜天然的产品,实际上仍含有重金属或农药残留风险。

正确作法:
重视真正干扰身体修复力的「隐性毒素」,如重金属负担,建议在专业评估后,进行像是螯合疗法等个性化深层照护方式。

那么,癌症照护中「该做」的是什么?

  1. 以数据为核心的个性化营养照顾
    通过RGCC等检测,了解身体对抗氧化物、营养素的反应与需求,拟订个人营养方案。
  2. 支持神经与情绪健康的整合方案
    BMS 的神经认知健康计划协助患者在照护期间维持思绪清晰、情绪稳定,减少焦虑与脑疲劳。
  3. 进行风险管理与预防性介入
    包括定期肿瘤监测(如 Oncotrace)、个性化药物敏感性分析(如 Onconomics Plus),从预防出发,提早调整方向。

结语:癌症照护,应以科学与温柔同行

「想帮自己一把」的出发点从来没错,但选对方法、找对团队,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 BMS,我们重视的不只是身体的指数,更是你在照护过程中每一个情绪的重量、每一份思绪的清晰。
照护从不该靠猜,而是靠了解与选择。

医疗免责声明:
本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专业医学诊断、治疗或建议的替代品。若您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医疗问题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其他合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章的内容无意推荐任何特定的检测、治疗方法或药物,亦不应被视为此类建议。如您出现症状或需要医疗协助,请及时联系医疗专业人士

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护理相关的咨询?

立即与我们联络!

Whatsapp 我们!

致电我们!
Tel: 2370 3001

填写您的资料,我们将与您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