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ategorized, 癌症相关文章, 癌症诊断 / 作者: Max Liang 谁是大肠癌高危人群?即看高危因素及发病率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香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卫生署的统计数据,大肠癌已连续多年位居本港癌症发病率首位,每年新增病例超过 5,000 例。虽然不少病例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若能及早识别高危因素,并通过定期检查及调整生活方式,便可大幅降低风险。 谁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 根据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以下几类人士属于较高风险群体:年龄超过 50 岁大肠癌的发病率会随年龄上升。超过 50 岁后,细胞老化及肠道修复能力下降,癌变概率相对增加。有家族病史或遗传倾向若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曾患大肠癌或腺瘤性息肉,风险比一般人高出 2 至 3 倍。某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林奇综合征)亦会大幅增加风险。饮食习惯偏重红肉或加工肉类经常食用香肠、烟肉、火腿等加工肉类,或高温烤炸的红肉(如牛排、羊排),会让肠道暴露于更多致癌物质。缺乏蔬果与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肠道蠕动与废物排出,若长期摄入不足,粪便停留时间延长,增加肠壁接触致癌物的时间。缺乏运动、体重过重研究指出,久坐生活方式与肥胖均与大肠癌风险上升有关。特别是腹部肥胖,与代谢异常及炎症反应相关。饮酒与吸烟习惯乙醇代谢会产生乙醛,具有潜在致癌性;吸烟者的大肠息肉与癌变率亦明显较高。曾有肠道疾病或息肉若曾诊断出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长期刺激也可能促进异常细胞增生。 大肠癌在香港的发病趋势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据:大肠癌多年稳居本港最常见癌症前三位;近年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约为 60 岁;早期发现后 5 年存活率可超过 90%。这显示出“早期检查、及早干预”对改善预后十分关键。 降低风险的日常建议 多摄取蔬果、豆类及全谷类食物减少红肉与加工肉类摄入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戒烟限酒维持健康体重定期进行肠镜或粪便隐血检测(特别是 50 岁以上人士) 常见问题解答(Q&A) Q1:年轻人会不会得大肠癌?虽然大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若生活习惯不良或有家族史,即使三、四十岁也应提早检查。Q2:吃益生菌有帮助吗?部分研究显示益生菌有助平衡肠道菌群,减少炎症及致癌物生成,但仍需配合整体饮食与生活调整。Q3:应该多大年龄开始做肠镜检查?一般建议 50 岁起每 10 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如有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可咨询专业人士提前进行。 小结:大肠癌属于可预防及可早期发现的癌症类型。通过了解高危因素、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与定期检查,我们都能主动守护肠道健康,降低潜在风险。 医疗免责声明:本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医疗建议,也不应被用作专业医学诊断、治疗或建议的替代品。若您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医疗问题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您的医生或其他合资格的医疗专业人员。本文章的内容无意推荐任何特定的检测、治疗方法或药物,亦不应被视为此类建议。如您出现症状或需要医疗协助,请及时联系医疗专业人士 想了解更多关于癌症相关的咨询? 立即与我们联络! Whatsapp Whatsapp 我们! Phone 致电我们!Tel: 2370 3001 填写您的资料,我们将与您联络! Name Email 電話 查詢 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