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综合疗法成功个案
抗癌心得?
S先生是一位曾经被医生诊断难以存活超过三年的癌末病人,但他却用自己的逻辑和理智,与癌症共存了五年。为了了解他的抗癌心得,笔者等了他足足20个月!
我相信很少人会重视2013年8月14日,因为它不是一个大日子,除非那天是某人的生日、周年纪念日或一些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但对我而言,它却是异常重要的日子。因为那一天,我将首次见证一名被医生诊断难以存活超过三年的末期癌症患者,他通过信心、决心、恒心和研究精神,用逻辑和理智“与癌症共存”五年的成功案例。自2012年1月起,我已开始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足等了近20个月!
2010年10月某日,S先生和太太来到医务所,咨询有关螯合治疗与癌症的关系。
“S先生,我有什么可以帮你?”
“我想知道螯合治疗可以帮助癌症吗?”S先生发音不太清楚,好像嘴里含着东西在说话。
从来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霎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我开始打量S先生。S先生40多岁,个子不高,面色略显苍白,鼻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十足学者模样,没有丝毫病态。
“你患癌症吗?”
“对。”
“什么时候发现?”
“不太清楚,但我记得第一次做手术是在2008年8月14日。”
“在哪个部位?”
“上颚。”
“上颚?从来没有听过。”
“医生说极为罕有。手术后,伤口很快愈合。”
“既然好了,为什么你说话不太清楚?”
“因为上颚的伤口,是从小腿切除一小块肌肉填补的。吊钟和软颚都被切除,所以发音不准。”
“手术在哪间医院做的?”
“玛丽医院。”
“什么时候做第二次呢?”
“第二次手术在2009年10月。医生用微创在左肺切除了两个约1cm的肿瘤。经化验证实,癌细胞已从上颚扩散到肺。2010年9月我在玛丽医院肿瘤科复诊。电脑扫描显示,左肺有一粒、右肺有两粒1cm左右的肿瘤,还有很多微小的肿瘤在肺部。其实医生并不乐观,因为我的癌症已是第四期,并且证实转移到肺。我问医生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案。他说没有!手术、化疗、电疗都会无效;而未来六个月我将会面对三种症状:咳嗽、气促和消瘦。”
“我再问:我能多活三五年吗?他他说:这是比较乐观。言下之意,我很有可能在三年内就‘走’了。最后医生说:但always有奇迹!我就说:好!I will work for it!从此我就积极钻研癌症,看了几十本有关西医以外的癌症疗法,包括食疗、排毒、心态、心法、气功、中医,以及几百份医学文献。”
“没有咨询私家医生吗?”
“有。有些建议我做靶向化疗。但我知道化疗没用,因为不合逻辑。”
“为什么不合逻辑?”
“正因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我才会患上癌症。但化疗是把好细胞、癌细胞,甚至免疫细胞都杀了,怎能医好我?”
我绝对同意S先生的见解,化疗是一种绝对不合逻辑的癌症疗法。合理的疗法是改善和强化免疫系统,而不是用毒药“打残”免疫系统!
我当然知道S先生有备而来。他心里已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于是我问:“你想我为你做什么?”
“我想接受螯合治疗。”
“你认为螯合治疗对癌症有帮助?”
“我知道螯合治疗可以预防癌症。既然可以预防癌症,或许可以预防它的恶化。至于能否医好我的癌症并不太重要。老实说,如果螯合治疗真的可以医好癌症,它早就街知巷闻了。”
这还是第一次我遇到说话有逻辑兼具准确分析能力的人。的确如此,直到目前,还没有一种绝对有效的癌症疗法。
“你的职业是什么?”
“金融技术分析师(图表派)。金融交易平台公司创始人。”
事实上,S先生并非分析师这么简单。认识他之后,才知道他是那种多才多艺、凡事不耻下问的人。
“我相信你知道螯合治疗如何预防癌症。”
“通过清除有毒金属,螯合治疗可以预防自由基衍生,因此避免过多的自由基导致基因变异。你可以检查我是否有毒金属超标吗?”
“当然可以。”
两个星期后,S先生回来查看报告。果如所料,他的铅、水银、镉和砷都严重超标。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螯合治疗。一个疗程后,再没有见到他了。2012年1月某个晚上,我接受香港电台《讲东讲西》的采访。翌日,收到一个“说得好”的电邮,没有署名,只有一个令人过目不忘的手机号码。不用说就知道是S先生的号码。
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以为他去世了!于是立刻打电话给他。听到他的声音令我兴奋。他说话不只宏亮,并且咬字清楚,一点也不像有病的人!我急不及待约他见面。当他和太太来到医务所,我根本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站在我面前的,竟然是一个容光焕发、气色一流的人!
“S先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起来比我还要健康呢!”
“伍医生,我探讨过很多有关癌症的研究,也试过许多不同的癌症疗法。基本上,什么合理、合逻辑、可以增强身体的都我都会试。”
“心法、补充营养素、气功、排毒、中药、螯合治疗、打坐、长途单车、吸好空气,如有负离子含量高的天然空气。”
“现在你觉得怎样?”
“非常好,但不知道可以维持多久。你也知道,癌症存活期是五年。未到五年,根本不可以说是痊愈。即使过了五年,也不等于不会复发,只不过是复发的机会较小。”
“什么时候才到五年?”
“2013年8月14日。”
“你应该把你的经历、疗法、治疗过程的心得写出来,让其他患者参考。”
“当然会,但现在还是言之过早,还有二十个月才到五年,对癌症患者而言,真是遥不可及。”
“我最有兴趣的是你的食疗。你采用什么食疗方案。”
“我认识一位希腊医师,他的疗法简单、合理又合逻辑。下个月他来香港,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不过,他每次来香港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我会尽量安排。”希腊医师果然不同凡响,在此不作赘述,还是让S先生在他的新书介绍好了。
2013年4月,我收到S先生的电邮,内里包括一份四川报纸对他的简介。原来4月份他在成都参加一个长途单车筹款善举。当主办单位发现他的癌症背景,特约媒体采访他。他的故事吸引不在话下,最难得的是,他对人的鼓励。
作者:伍志坚医生,197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学院毕业。曾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和香港行医。现任香港治本医务中心BMS Clinic的预防医学顾问,同时从事预防医学研究,并开始埋首将多年预防医学心得整理发表,普及大众。著作包括《预防胜于治疗》、《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战者》。
香港治本医务中心网址:www.bmsclinic.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