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治疗如何防治癌症 | EDTA Chelation
螯合治疗(chelation therapy)是利用螯合剂“钳住”人体组织里的有毒金属,然后提供给肾脏,再排出体外。
闹得香港满城风雨的“铅水”,令港人认识“铅中毒”和“螯合治疗”(chelation therapy)这两个名词。但大多数人对“螯合治疗”只是一知半解。以下是一些听闻过或接受过螯合治疗的人,对“螯合治疗”的误解:
“螯合治疗是用来洗血。”
“螯合治疗是用来排毒。”
“螯合治疗是用来清除血管里的脂肪和胆固醇。”
“螯合治疗是用来清除血管里的粥样斑块。”
“螯合治疗是用来清除粥样斑块里的钙。”
也有一些医生对螯合治疗的误解:
“螯合治疗只可以用来治疗铅中毒,没有其他用处。”
“螯合治疗会杀死你。”
“螯合治疗会伤害你的肾。”
“螯合治疗会引起缺钙和骨质疏松症。”
为了避免混淆,在了解螯合治疗之前,让我们先认识一些名词和澄清一些对螯合治疗的误解。
“螯”和“傲”的发音一样。它是源自希腊语的名词chele,意思是蟹钳或龙虾钳。
“螯合”(chelate)是chele的动词,意思是钳住或结合。
“螯合剂”(chelator)是钳住其他东西的物质。
“螯合作用”(chelation,key-LAY-shun)是chelate的名词,意思是把东西钳住的过程。
螯合作用
螯合作用是生命的一个必需基本程序,它容许生物吸收和运用金属元素,把“有机”和“无机”物质结合成为协调工作伙伴。例如,令植物变绿色的叶绿素是“镁”的螯合剂;在红血球带氧的血色素是“铁”的螯合剂。螯合作用牵涉许多酶的制作和运作。
酶,是蛋白质,催化和控制体内许多生命攸关的新陈代谢过程,因此被称为催化剂。
所有酶都含有指定的必需金属才可以运作。必需金属是酶的关键。如果没有螯合作用,必需金属便不能固定在酶里面,酶也就不能运作了。
螯合治疗
螯合治疗(chelation therapy)是利用螯合剂“钳住”人体组织里的有毒金属,然后提供给肾脏,再排出体外。
自由基理论面世后,自由基被视为慢性退化病,包括心血管病和癌症的起因,而有毒金属被视为催化自由基剧增的元凶。
由此,通过清除有毒金属来预防和治疗慢性退化病,显然是顺理成章。
螯合剂的发现
1893年,瑞士化学家暨1913年诺贝尔奖得主维尔纳(Alfred Werner,1866-1919)利用金属和有机分子结合的概念,开始发展螯合化学(chelation chemistry),并发现螯合剂。
1913年,维尔纳以提出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Wikipedia Commons)
1920年代,科学家发现,螯合剂除了可用在生产油漆、橡胶和石油上以外,还可以分离金属,因此在电镀和工业染料生产上获得重视。
当时最有效的螯合剂是柠檬酸,用在纺织印染上,可以防止污渍。
十多年后,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称为“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简称EDTA)的氨基酸,可以用来防止硬水中的钙与染料产生化学反应,避免产生污渍。
他们证实,EDTA比柠檬酸更胜一筹,生产成本更便宜,并在1935年取得专利。
EDTA类的螯合物都极易溶于水。(Wikipedia Commons)
随后几年,科学家进一步改良EDTA,使EDTA可以从生物和化学体系中“钳”走有毒金属。
EDTA和其他螯合剂,已被广泛应用在工厂和数以百计的家庭日用品里。要不是清洁剂的“螯合功能”,难看的污渍就会滞留在脸盆和浴缸的周边。
螯合治疗清除有毒金属
从上世纪40年代到今天,EDTA螯合治疗是用来治疗儿童和成年人铅中毒的黄金标准。医生从病人的静脉输入EDTA,把血液里的铅“钳”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EDTA被视为铅的螯合剂。
1955年克拉克医生(Norman Clark,1892-1984)开始采用EDTA螯合治疗治疗心脏科医生放弃的冠心病患者,成功率高达87%!随后,许多医生也采用EDTA螯合治疗治疗其他慢性病,包括癌症。两届诺贝尔奖得主(1954和1962)鲍林(Linus Pauling,1901-1994)在他余生20年里积极研究癌症,包括采用高剂量维生素C和EDTA螯合治疗。
通过清除重金属,EDTA减少自由基的产量,降低自由基过盛导致癌变的风险,因此预防癌症的复发和恶化。
作者:伍志坚医生,作者197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毕业。曾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和香港行医。现任香港治本医务中心 BMS Clinic 的预防医学顾问,同时从事预防医学研究,并开始埋首将多年预防医学心得整理发表,普及大众。著作包括《预防胜于治疗》、《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