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三大療法醫錯病 癌症成絕症」文章的結論是:癌症成絕症,因為醫生醫錯病!今期的主題則講到:醫生不會醫癌症,不是醫生的錯;因為醫生只會採用他們在醫學院學習的理論和療法來行醫;如果醫學院「不教」致癌理論和有效的癌症療法,醫生也就不認識致癌理論,也不會採用有效的癌症療法。因此,錯不在醫生,而是在醫學院的醫學教育和培訓制度!

現代醫學視腫瘤為癌症,但腫瘤只是癌症的一個症狀,因此醫生所提供的「三大」療法——切割、放療和化療,只可以縮小腫瘤或清除腫瘤、緩慢癌症的惡化速度,以及讓患者得到短暫的康復;但「絕對不能」終止癌症擴散!接受「三大」的癌症患者幾乎必死無疑;因為醫生只會醫腫瘤,不會醫他們的癌症!

很難想像醫學院沒有教致癌理論和有效的治癒癌症療法。其實是,不准教!醫學院的教育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對抗療法vs順勢療法

讓我們回顧歷史,追溯到1910年。1910年之前,美國的醫學可以是百花齊放,幾乎任何人都可以辦醫學院,教授任何醫學課程。醫學院沒有統一的入學資格,沒有統一的教學課程,也沒有統一的考試制度;以致醫科畢業生,都是根據他們所學的來行醫。其中兩大門派——對抗療法(allopathy)和順勢療法(homeopathy)或自然療法(natropathy)針鋒相對、爭辯近百年。

1810年,順勢療法始創者,哈內曼(Samuel Hahnemann,1755-1843)採用對抗療法這個名詞來形容「只醫症狀」的醫學。對抗療法是以驅逐疾病出人體為理論;對抗療法醫生採用「猛烈」療法,包括放血(blood-letting-)和服食重金屬如鉛,來醫治疾病的症狀,藉以把疾病逐出人體。由於療法的殺傷力強,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往往比疾病本身產生的症狀更難受(像不像現在的化療?);讀者不難明白患者為何恐懼對抗療法,尤其是要他們在沒有麻醉藥的情況下接受手術。採用對抗療法的醫學被稱為「對抗醫學」(allopathic medicine),亦被稱為「英勇醫學」(heroic medicine)。簡而言之,就是治標不治本。稱之為「治標醫學」讀者更容易明白。

順勢療法是哈曼在1796年創建的一個醫療體系。他的理論基於他的「類似治癒類似」(like cures like)學說:某種物質,如果能夠在健康的人身上觸發疾病症狀,這種物質就能治癒出現類似症狀的病人。他的理論受到質疑,因為大多數用來醫人的物質都不會在健康人的身上觸發症狀。

他採用的療法是以「不傷害人體」(do no harm)為主,盡量採用天然食物和植物,以及極度稀釋的藥物。例如,將某種藥物稀釋一百倍,藥物已不能傷害人體。即使毒藥,被稀釋一百萬倍,也會變成無毒,由於被稀釋,治癒的成效被對抗療法派視為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或自然康復spontaneous recovery)。他的療法「溫和」,深受普羅大眾接受。但對制藥企業(簡稱藥企)一點好處也沒有,因而經常受到它們的抨擊。

洛克菲勒(John. Rockefeller,1839-1937)是美國實業家、超級富豪、美孚石油公司,即標準石油(Standard Oil)的創辦人。他的野心是控制石油、化工和藥企的市場。通過標準石油他購入德國一家全球最大的制藥和化工公司I .G. Farben的控股權。

洛克菲勒「提升」醫學教育

為了建立他的藥企卡特爾(cartel),洛克菲勒的策略是「重新教育」醫學界,令他們處方更多藥。他和他的謀臣想出一條絕世好「橋」——控制醫學教育!

他與當代幾位知名富豪成立一個基金會,希望通過基金會的捐贈,整頓醫學院的醫學課程和研究方向。他僱用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去評估美國和加拿大所有醫學院。弗萊克斯納不是醫生、不是科學家、也不是教育家。他訪問美加155所醫學院去完成他的報告。事實上,弗萊克斯納的「評估結果」早已內定,最後,弗萊克斯納遞交報告給卡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報告的標題是《美國和加拿大的醫學教育》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簡稱《弗萊克斯納報告》(Flexner report)報告在1910年發表,報告的主旨是,開辦醫學院太容易了,大多數醫學院教的並非「可靠醫學」。即是說,它們推銷藥量不多!

報告的建議包括:

一、醫學院必須成為大學的一分子;

二、醫科學生入學前,必須有良好的生物學和化學成績;

三、入學後,必須學解剖學、生理學和藥理學,及接受臨床培訓。

由於醫學教育被制度化了,報告得到公眾認同,洛克菲勒和卡內基開始「提升」醫學教育。他們只會捐贈給那些願意接受他們的建議的醫學院。換言之,它們必須教「積極用藥」醫學。另一重要條件是,它們只能教授用藥課程,不能提及自然療法。符合這資格的醫學院便被視為「合格」,並會得到研究基金建立藥物研究部門,為藥企研發藥物。

醫生只會用藥醫症狀

結果,採用對抗療法的醫學院被視為「合格」,因為他們用藥多。採用順勢療法或自然療法的醫學院被視為「不合格」,因為他們用藥少,甚至不用藥。《弗萊克斯納報告》的後果是,所有被認可的醫學院嚴重傾向用藥和藥物研究;也培養出只會用藥醫症狀的優秀醫生。

那些教授順勢療法或自然療法的醫學院有兩個選擇,一是取消教授相關課程或被取消辦學資格。難怪,在1910至1944年間,美國醫學院的數目減了一半!

美國的醫學制度被各國模仿,成為全球的主流醫學。現在的西醫,無論在哪所醫學院畢業,所學的和實踐的,都是殊途同歸「治標不治本」的「用藥醫學」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何醫生不會醫癌症,因為腫瘤只是癌症的一個症狀!

食物勝藥物的經典例子

1600至1800年間,壞血病(scurvy)就如當今的癌症,被視為絕症。當時的醫學界束手無策,不論用什麼藥物和療法,患者都必死無疑。1747年,英國海軍軍醫林德(James Lind)給患者服食橙汁或檸檬汁,他們都痊癒了!現在壞血病已幾乎絕跡,因為橙和檸檬內含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和治癒壞血病。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西元前460-370年)早在2000多年前已提出有「以食物為藥物,以藥物為食物」(let thy food be thy medicine,let medicine be thy food)這種治本智慧。

藥企豈能容許以食物醫人這個理論和療法存在,它們會不擇手段打壓這種理論的醫者和推廣者。筆者是否暗示食物可以治癒癌症?隨後的文章自有交代。


作者: 伍志堅醫生作者1970年在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曾先後在英國、加拿大和香港行醫。現任香港治本醫務中心 BMS Clinic 的預防醫學顧問,同時從事預防醫學研究,並開始埋首將多年預防醫學心得整理發表,普及大眾。著作包括(預防勝於治療)、Wing Chun Warrior、《詠春善戰者》。 

香港治本醫務中心網址:www.bmsclinic.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