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怎样预防心脏病发作 | 螯合治疗 EDTA Chelation​

怎样预防心脏病发作 | 螯合治疗 EDTA Chelation​ 你有没有担心自己会狭死? 你有没有担心过心脏病发作? 传统的预防方法真的有效吗? | 螯合治疗Chelation EDTA |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二十世纪的头号杀手。直到目前,医学界无法降低它的死亡率,而死于它手下的人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年轻。很明显,传统预防方法无效,因为他们找错了预防对象。 一般人习惯称心藏病发(heart attack)为心脏病(heart disease)。其实,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但最令人恐惧的心脏病发,并不是由某种心脏病引起,而是由冠状动脉内腔突然收窄,导致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因冠状动脉出了问题,而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如果冠状动脉内腔窄了,是由粥样斑块(plaque)的增长形成,这种冠心病便成为冠状动脉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换言之,冠状动脉病并不是冠心病的唯一原因。 心脏病发的后果是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或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前者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可以扭转;后者是心肌细胞死亡,无法扭转。心肌梗塞是导致猝死(sudden death)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预防方法无效 冠心病是发达国家二十世纪的头号杀手。直到目前,医学界无法降低它的死亡率,而死于它手下的人却愈来愈多,也愈来越愈年轻。很明显,传统预防方法无效,因为他们找错了预防对象。 传统「预防」方法包括: 一、每年体检 每年体检可以让医生为病人及早发现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等。体检正常,并不代表病人没有病,只可以说医生还没有发现他们的疾病;或疾病还没有恶化到可以被发现的地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医生告诉他们体检正常不久便猝死,也反映了病人在正常体检后仍然担心是合理的。每年体检只可以被视为及早发现疾病的工具,不是预防措施。 二、改善生活习惯 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注意饮食、经常运动、戒烟、戒酒、减肥等,也不能预防心脏病发作,因为没有预防对象。以运动为例,在所谓带氧运动期间猝死的人不少。这就证明带氧运动并不能为心脏提供更多氧。带氧运动应该称为「缺氧运动」才较为适切,不致误导群众!经常运动之可以用来强身健体,不是预防措施。 三、服药 服药,包括降胆固醇药和稀血药,也是于事无补。例如,服食胆固醇药,是假设胆固醇是形成粥样斑块的罪魁祸首,间接导致冠状动脉病。服食稀血药,是假设血凝是导致动脉闭塞的原因。服药旨在治疗,若然有效,冠心病的死亡率理应下降,而不是愈来愈普及,甚至被视为流行病。况且,降胆固醇药会引起严重副作用,包括肌肉酸软乏力、白内障、肝和肾衰竭、胆石、增加癌症的风险、脑退化等;长期服用稀血药如baby aspirin,会引起肠胃出血、脑出血等。 四、搭桥和通波仔 搭桥和通波仔是假设心血管疾病是局部病,只殃及堵塞了的那段动脉。事实上,心血管疾病殃及全身所有动脉,包括搭桥和通波仔无法抵达的脑部微丝血管。搭桥和通波仔只可舒缓动脉堵塞的症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萌芽和恶化毫无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做了通波仔和搭桥的病人日后必须重做。 针对胆固醇是找错预防对象 很多人认为,胆固​​醇积累在冠状动脉壁上,形成粥样斑块,导致那段动脉的内腔愈来愈窄,一旦被脱落的粥样斑块、血凝块和血栓(embolus) 堵塞,便会触发心脏病发。事实上,大多数闭塞前的冠状动脉内腔并不狭窄。有40%心肌梗塞死者的冠状动脉内腔之窄了20%;50%死者的胆固醇是正常!只有14%死者的冠状动脉内腔窄了75%以上! 心脏病发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裹的粥样斑块突然破裂,触发粥样斑块与血凝机制之间的互动,导致内腔闭塞。至于什么引起粥样斑块突然破裂,理论很多,但没有结论。况且,一条完整无瑕的冠状动脉,也可以因动脉痉挛而导致闭塞,这就是为什么极端情绪化,如过度兴奋和极度悲哀,都可以导致猝死。 粥样斑块的形成 粥样斑块的形成是由动脉壁损伤开始,损伤是由血流的冲力、正常磨损或自由基损毁(free radical damage) 引起。在正常情况下,当动脉壁的内皮(endothelium)受损,体内的免疫系统会立即把伤口愈合,无伤大雅。但是,如果损伤是由大量自由基袭击所引起,则后果非同小可。 此时,在动脉里的LDL胆固醇会抓紧机会,从伤口进入内皮和动脉肌肉之间的空间(sub-endothelium)。在这空间里,LDL胆固醇被自由基氧化,成为「氧化LDL胆固醇」。氧化LDL胆固醇触发连锁反应,衍生更多自由基。在这种情况下,巨噬细胞把氧化LDL胆固醇吞咽,直到自己不能动弹为止,变成泡沫细胞 (foam cell),黏在动脉内皮的背后。泡沫细胞积聚在一起,变成一条脂纹 (fatty streak)。 如果动脉发炎持续,脂纹会开始恶化,逐渐增长变成斑块 (plaque)。同时,这段动脉裹的肌肉细胞突变,开始增生,数量更多,体积更厚,并且向动脉内腔迁移,吸引胶原蛋白(collagen)、弹性蛋白(elastin)及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积累起来,导致动脉内腔愈来愈窄,最终阻凝血流。 这种瘤的氧和营养,来自它周围的微丝 …

怎样预防心脏病发作 | 螯合治疗 EDTA Chelation​ 查看全文 »

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什么?怎么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这个理念不仅适用在医学上,也经常被引用在其他方面。国家前副主席吴官正曾经引用预防胜于治疗来「医治」中国非常严重的贪污和腐败。 二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起死回生」神议扁鹊(西元前407-310年),首先提出预防胜于治疗这个理念。现在,预防胜于治疗不仅是中西文化的惯用语,更被中西医学界视为「医治」疾病的最高境界。那么,中西医学界必定有一套有效的预防疾病理论是合理的揣测。可惜,直到目前,中西医学界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预防疾病理论! 预防对象 为什么呢?简单来说,要预防,就必先有一个预防对于对象。例如,建筑城堡,为的是要预防敌人;锁好门窗,为的是要预防盗贼。如此类推,要预防疾病,也必先要有一个引发疾病的对象。如果连一个引发疾病的对象也没有,试问,我们可以预防什么?更遑论怎样预防了! 几千年来,传统中国医学一直是以阴阳平衡理论为诊断和医治疾病的基础,可以说没有一个引发疾病的实质对象。以往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没有,除非传统中国医学也步向科学发展。换言之,传统中国医学是没有预防医学的。预防胜于治疗,只可以被视为一个不能实现的惯用语。 西方医学可有引发疾病的实质对象?有! 十七世纪之前,传统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科学!但在一中、一西医学巨著相继面世后,传统中国医学持续在原地踏步、不思进取,而西方医学却从此步向不断的科学发展。 虽然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得到西方科学界的重视,甚至被《物种起源》的作者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所引用,但它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威廉·哈维医生(William Harvery,1578-1657)的《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哈维医生的成就可以说前无古人、启发后者。在他的书中,证明人类的血液是通过一个动脉、静脉的网路,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哈威医生对研究者的最重大影响,是他那一丝不苟的「证明步骤」。证明从此成为科学研究的黄金标准。在科学上,不管任何假设、概念、理论和发现,都必须透过证明才可以被接纳。 在路易士·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证明细菌理论确实无误之前,医学界并不相信细菌的存在,更不知道十九世纪「头号杀手」传染病是由细菌和病毒所引发的。直至细菌的存在被证实之后,医学界才有一个引发传染病的实质对象,并且接纳在接生和做手术前洗手,可以预防细菌从医生的手传播给产妇和病人!有了细菌和病毒这些实质对象,注意卫生包括洗手和消毒,才成为预防传染病的金科玉律。但真正使传染病失去杀手领导地位的,是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和针对病毒的疫苗。抗生素和疫苗的发现,大幅降低发达国家的传染病死亡率。 谁取代了传染病的领导地位?那就要视乎每一个国家的疾病死亡流行榜了。 大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国的三甲,依次是冠心病、癌症和中风,而中国和香港的三甲,依次却是癌症、冠心病和中风。不管哪个发达国家,这三甲的综和,是那些国家人口死亡率的75%!你可知道怎样预防这三种杀手?你不知道并不足为奇,因为大多数医生都不敢给你一个满意答应。 如果他们的答案是你知、我知、小朋友都知的「注意饮食,经常运动、戒烟、戒酒、减压、减肥」,你肯定不会满意,因为这个答案里连一个引发疾病的实质对象也没有。试问,你可以预防什么? 事实证明,以上的预防方法,不能降低三甲的死亡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要事有效,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患者便不会愈来愈多,而猝死的受害者也不会愈来愈年轻了!即使服食降胆固醇药和稀血药也于事无补。很明显,针对胆固醇是找错预防对象! 预防什么? 你该预防的是自由基!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德纳姆•哈文医生(Denham Harman 1916-)在研究衰老(aging)期间发明的名词。他把这个名词套用在他1962年发表的《自由基导致衰老理论》(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上。这个理论被视为二十世纪医学上的其中一个重大突破。 今天,自由基已是家传户晓的名词。抗氧化剂(autioxidant)也成为充斥市场的众多产品之一。 但是,很少消费者知道自由基是怎样形成的;怎样伤害我们的身体;怎样导致我们生病,尤其是三大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可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恶化。 自由基是一个不正常的氧分子。它的电子总数必定是单数,就如一张轮椅多了或少了一个轮一样,因此它并不平衡、不稳定。透过呼吸,空气里的氧分子由血液输送到每一个细胞里去。进入细胞的氧分子渗入粒线体(mitochondria),参与生产能量。在生产能量过程中,氧分子接多一个电子,成为氧自由基,简称自由基。 换言之,自由基是多了一个电子的氧分子,也是生产能量过程中的必然副产品。也就是说,只要你呼吸,你的细胞便会生产自由基! 由于多了一个电子,自由基会尽快从其他分子抢一个电子回来,借以恢复平衡。但这样做,却令那个少了一个电子的分子变成自由基。 单独一个自由基没有害,因为每个细胞都有一个天然的抗氧化防御系统(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足以中和正常产量的自由基。抗氧化防御系统给自由基一个电子,让它稳定下来。 在某种情况下,自由基的数量会剧增,令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胜负荷。过剩的自由基互相抢夺电子,在「你争我抢」的情况下,触发连锁反应,以爆炸性的威力损毁它们身旁的任何物质。首当其冲的是线粒体本身,被自己生产的自由基袭击,不能再生产能量。愈多线粒体终止生产能量,细胞愈衰老。衰老细胞的抵抗力弱,容易受感染或生病。如果自由基袭击基因(DNA)细胞便会突变(mutation),导致癌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 结论是:细胞衰老,人就衰老;细胞病,人就病;当细胞的死亡达到某个数量,人也死亡。 另外,每个人都知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食物污染对人体有害,但很少人知道它们为什么有害。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污染物里的有毒金属如铅、镉和汞等,因为它们可以百万倍的速度催化自由基的数量剧增。 另一个导致自由基过剩的原因,是抗氧化防御系统缺乏必需的营养素,令整个系统的功能下降、不能达标。许多人被误导,以为每天食几粒维生素和钙片便可以预防疾病。 错!抗氧化防御系统并非有由一个或多个抗氧化剂组成。它是一个类似管弦乐队的组合,包含多种成分,互相协调,产生协同效应。成员包括抗自由基酶(anti free radical enzyme)、抗氧化剂(antioxidant)、维生素(vitamin)、必须金属(essential metal)和辅助因素(cofactors)等。 怎样预防? 现在我们知道,自由基过剩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包括以下的慢性退化性疾病: 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二、癌症(cancer) 三、糖尿病(diabetes) 四、关节炎(arthritis) 五、黄斑病变(macular degenerative disease) 六、白内障(cataracts) …

预防胜于治疗​ 查看全文 »

胆固醇骗局​

胆固醇骗局​ 服食降胆固醇药并不能预防心脏病发和中风,因为胆固醇并非元凶;而长期服食降胆固醇药,只会令患者更容易患上以下的疾病,包括无故疲劳、肌肉酸痛、心绞痛、心脏病发、中风、心衰竭、肝衰竭、肾衰竭、心律不正、脑退化、失忆、癌症、抑郁症、暴躁、白内障、性无能、早衰老等,导致患者必须服食更多药物去医治这些疾病。 如果你正在服食降胆固醇药而还没有患有上述的疾病,千万不要沾沾自喜,因为降胆固醇药的副作用肯定会接踵而来,导致你往后日子百病丛生。 过去几十年,降胆固醇药厂商成功创造一个胆固醇恐慌,令普罗大众深信胆固醇对人体有害,又视胆固醇如毒物,导致全球千千万万胆固醇略高的人不敢停服降胆固醇药;即使胆固醇正常的人也战战兢兢地进食低胆固醇食物。降胆固醇药早已成为最畅销的药物之一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不断提高利润,降胆固醇药厂商不惜创造一个「胆固醇愈低愈好」的假象,令胆固醇正常的人居然也胆颤心惊地终身服食降胆固醇药!现在,他们更酝酿推荐「儿童也需服食降胆固醇药」的阴谋! 虽然谎言重复一百次能变成真理,但真理始终是真理,假象亦终究水落石出。且让我们揭开骗局的真相。 胆固醇黏在动脉内皮上? 错! 「LDL 胆固醇黏在动脉内皮上,就如废物黏在排水管壁上,导致动脉堵塞、心脏病发和中风」是一个谎言!是药商借以掀起「胆固醇恐慌」的借口。本栏读者应该清楚认识,LDL 胆固醇只能黏在动脉内皮的背后。 事实上,胆固醇包括 LDL 胆固醇和 HDL 胆固醇,绝对不能黏在健康的动脉内皮上,因为血液里含有大量抗氧化剂,足以保护它们不被氧化。只有穿过受损动脉内皮的 LDL 胆固醇,才可以在内皮背后被氧化。 LDL 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因为它们可以被氧化,并非因为它们黏在动脉内皮上。 HDL 胆固醇不能被氧化,因此被称为「好」胆固醇,而非因为它们能把黏在动脉内皮上的 LDL 胆固醇清除。 高胆固醇是心脏病发的元凶? 错!高胆固醇只扮演一个「红灯」角色,警告我们动脉已经受损,必须尽快修补。但是,医生只顾给高胆固醇的人服食降胆固醇药去医「数字」,而置动脉受损于不顾。这就是为什么服食降胆固醇药不能预防心脏病发和中风的原因。况且,触发心脏病发的主要原因是粥样斑块上的动脉内皮破裂,在这情况下才会导致堵塞。因此,要预防心脏病发必须从预防动脉内皮受损及破裂入手。 动脉内皮受损,可能是由隐藏在牙周、肠胃、动脉里的细菌所引起,或是因为缺乏营养素及食物里的反式脂肪所引起。但导致动脉内皮受损的主要元凶,是长期积聚在体内的化合物,如杀虫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特夫纶(Telfon)、塑化剂丶阻燃剂、处方药等,以及来自空气、水、土壤和食物链里的有毒金属如砷、铅、汞、镉等;因为它们能够催化自由基的数目剧增,导致动脉内皮受损。 高胆固醇只是一个传递动脉内皮受损的「信差」,不是元凶。服食降胆固醇药就如「杀了信差」,弄巧反拙地让上述元凶逍遥法外。 高胆固醇代表高风险?  错!大多数人被误导,以为高胆固醇是心脏病发的风险指标。事实上,一半以上的心脏病发死者的胆固醇是正常的。因此,胆固醇的高低与人们会否患心脏病发扯不上关系。这也是服食降胆固醇药的人也会患心脏病发和中风的原因。 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的高低才是更应受重视的风险指标。 高「高半胱氨酸」的人,比高胆固醇的人患心脏病发的风险高四倍。因此,降高半胱氨酸比降胆固醇重要四倍! 为何一般医生不为病人测试高半胱氨酸?因为高「高半胱氨酸」无药可医,只有适当的营养素才能把它降低。对那些不认识、不认同补充营养素的医生而言,测试高半胱氨酸就变得多余了。 忽视如此一个高风险指标,可以说是对病人不负责任,因为高半胱氨酸已被视为心脏病发、中风、黄斑病变、老人痴呆症等的高风险指标。 即使有研究显示,服食营养素可以降高半胱氨酸、缩小粥样斑块,这个事实始终没有得到广泛报导。可想而知,降胆固醇药厂商的影响力无远弗届。 C 反应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症恶化的指标,但很多病人,包括接受了通波仔或搭桥手术的患者,也从来没有测试过高半胱氨酸、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但却必须终身服食无效且有害的降胆固醇药和薄血药。 不要冤枉胆固醇! 胆固醇是一种由类固醇(steroid)和酒精在人体合成的固醇(sterol)。固醇是一种脂质(lipid,脂肪的医学名称)。胆固醇是环绕每个细胞的细胞膜的必需成分;也是环绕细胞里每个细胞器(organell),如粒腺体、细胞核等脂质膜的必需成分。 胆固醇保持细胞膜及脂质膜里的「流质性」(liquidity),调控物质进出细胞和细胞器。如果缺乏胆固醇,物质便不能正常地进出细胞,导致许多生命攸关的运作失衡。如果失衡持续,细胞便会衰老、生病、死亡,人也会因而衰老、生病、死亡。可想而知,缺乏胆固醇的后果是多么严重;而降胆固醇药正正是导致服药者缺乏胆固醇的元凶! 胆固醇的其他功能包括乳化、消化和吸收脂肪;合成类固醇荷尔蒙如性激素和肾上腺素;与阳光在皮肤生产维生素D;拥有抗氧化功能,保护细胞膜和脂质膜的完整。 由于80% 的胆固醇是在肝脏生产, 即使不进食含胆固醇食物,人体也必须生产足够的胆固醇去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否则人体就不能生存了。 除了患有遗传性极高胆固醇的人(万中无一)需要长期服食降胆固醇药外,胆固醇略高的人并不需要。有证据显示,70岁以上的长者胆固醇略高的,比胆固醇正常或略低的更健康、更长寿。 作者: 伍志坚医生作者197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毕业。曾先后在英国、加拿大和香港行医。现任香港治本医务中心 BMS Clinic 的预防医学顾问,同时从事预防医学研究,并开始埋首将多年预防医学心得整理发表,普及大众。著作包括(预防胜于治疗)、Wing Chun …

胆固醇骗局​ 查看全文 »